您现在的位置是:良泽快讯网 > 热点

党报记者八闽调研行 | 走进畲乡,看乡村振兴

良泽快讯网2024-03-29 00:36:21【热点】6人已围观

简介    桃花盛开的虎头村    东南网7月1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陈雅芳 文/图)    核心提示    作为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县(市),福安现有畲族人口7.7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 危情诱爱:军长大人轻点宠

    桃花盛开的党报虎头村

    东南网7月1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陈雅芳 文/图)

    核心提示

    作为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县(市),福安现有畲族人口7.73万人,闽调占全市总人口的研行危情诱爱:军长大人轻点宠11.48%。全市有少数民族乡3个、走进少数民族村105个、畲乡少数民族自然村504个。看乡坂中畲族乡、村振穆云畲族乡、党报康厝畲族乡3个畲族乡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闽调全市民族村集体收入均突破10万元,研行其中,走进20万元以上的畲乡村59个,占比56.2%;50万元以上的看乡村20个,占比19%。村振在乡村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党报新形势下,如何发展民族地区经济?近日,记者走进福安市,探索少数民族村寨的“发展密码”。

    盛夏时节,走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彭家洋村,村口独具畲族特色的“双凤朝阳”山门石碑一下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这些年村庄的变化可大了!”坐在民族团结大楼内,彭家洋村党支部书记吴云生感慨万千。在吴云生的回忆里,之前村里污水横流、杂草丛生、垃圾随处可见,村民大多进城务工,村中冷冷清清。2012年,彭家洋被定为福安市扶贫试点示范村。

    民族团结大楼是一栋由畲汉群众共建、共居、共融的12层建筑,不时有村民结对从楼中走出,到民族团结文化广场上话家常。

    行走在村子里,村内白墙黛瓦,绿树成荫,一幅美丽乡村图景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这里的干部群众告诉记者,从脏乱差的村落到如今的美丽乡村,在福安,这样的蝶变不只发生在彭家洋村。

    建强基层组织

    发展有了主心骨

    眼下,坂中畲族乡廉岭村迎来八角丝瓜采摘季,危情诱爱:军长大人轻点宠村里随处可见农户们采摘、装筐、打包的忙碌身影。

    “现在每天能采收上千斤丝瓜,收购价在3元左右,最关键的是市场打开了,销路不愁。”说话的是吴玉松,村里第一批靠种植八角丝瓜富起来的农民。

    “早些年,村里一些农户种植八角丝瓜后获得不错的效益,大家就想着能不能一起做,作为村里的特色产业来发展。尤其是这些年国家惠农政策频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公路修到田头,加之廉岭村毗邻福安市区,有这样的优势,我们更不能错过发展机遇。”廉岭村党支部书记钟伏谢说。

    钟伏谢告诉记者,廉岭村农业基础好,但长期以来存在产业单一、农户单打独斗的情况,发展八角丝瓜必须走组织化、品牌化道路。“个人力量毕竟有限,各家各户分散种植,一是形不成品牌,容易打价格战;二是生产量偏小,没有定价话语权。”

    去年2月,廉岭村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将村里种植八角丝瓜的党员吸纳入股,再吸引其他村民以入股分红和就业方式加入合作社。

    “目前合作社已有20多户村民,村里八角丝瓜种植面积扩大到100多亩,八角丝瓜产业渐渐有了规模。”钟伏谢很高兴,今年1月,村两委正式明确了将八角丝瓜作为特色产业的思路。为增强八角丝瓜产业发展后劲,合作社还邀请了20多位在外党员回乡助力八角丝瓜走产业化发展,并与多家超市洽谈,拓宽八角丝瓜销售渠道。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畲族群众大都居住在偏远山区,长期‘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使畲族村落打上了血缘、地缘等传统社会烙印,村落基层组织力量分散,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接受采访时,福安市山哈畲族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雷卫平分析了畲乡发展的短板。

    针对这一局限,坂中畲族乡党委书记林鸿庄深有体会。坂中畲族乡是闽东地区畲族聚居最集中、人口比例最高的乡镇。改革开放前,该乡大部分自然村分布在较为偏僻的山区或高丘陵地带,同时人口外流严重,给村庄发展与治理带来挑战。

    “我们通过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把握村两委班子中民族结构比例,着力发挥畲族干部‘领头雁’作用,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挖掘培育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头人,特别是党员带头人,不断深化‘群众跟党员、党员跟支部’的引领带动模式,在全乡合作社中建立党支部和党员代表活动点,找准党组织与经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逐渐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点。”林鸿庄说。

    同样的发展故事也在中岙村展开。中岙村是纯畲村,位于穆云畲族乡东部。过去由于通村道路限制、年轻劳动力外流、产业发展滞后等导致村集体经济薄弱,2021年被列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畲乡要发展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带头人,必须坚持党建引领,让村党支部挑大梁、党员唱主角。”福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施卫秋说。近年来,福安把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破解人才匮乏的“短平快”手段,建立起“1个处级领导、1个乡镇分管领导、1个驻村第一书记、1个市直机关单位、1名组工干部”挂钩帮扶机制,使党员干部深入民族村建设,成为中坚力量。

    随着挂钩联建工作在福安全面铺开,中岙村的发展迎来了转机。“村党支部以建强基层组织为突破口,引导村里青年入党,选派党员参加水蜜桃、茶叶种植等‘田间课堂’培训活动,将党员打造为村里最好的人才资源。”中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兰谢言介绍,建强了基层党组织,为发展特色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目前,该村已完成30亩低产茶园改造,每亩茶园收入从4000多元提高到近7000元,中岙村也顺利甩掉了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帽子。

    完善基础设施

    畲乡生活奔头足

    走进康厝畲族乡东山村村民钟奶仁三层半的小洋楼,记者看见这里每一层均按照套房设计,彩电、冰箱、沙发等家具一应俱全。

    东山村是畲汉杂居行政村,村内山清水秀、屋舍俨然,畲族歌舞台、畲家文化长廊等一应俱全。此时眼前这幅美丽乡村的图景很难让人把其与“易地搬迁”挂钩。

    “房子‘挂’在半山腰上,‘住晴不住雨’,一到雨天,到处漏水,家门口没有像样的路,出门就是岩壁。”村民钟奶仁清楚地记得家乡过去的样子。东山村曾被列为宁德市市级地质灾害隐患村,1989年,东山村整村易地搬迁工程启动,村民陆续“下山”。

    “下山之后,大家的精神面貌都变好了,生活越过越有盼头。”谈及新生活的感受时,东山村村委会副主任钟新喜的回答言简意赅。昔日“忧居”到今日“优居”,畲民们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不久后他们也开始学习种植茶叶、水蜜桃,学会拥抱新事物,生活逐渐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东山村也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行饮用水改造、修建畲族文化长廊、实施墙体立面改造和亮化工程等,提升村民生活舒适度。

    “畲族群众长期‘以山为基、以农为本’,畲族村落总体上存在农业种植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对此,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和民族政策扶持,其中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雷卫平表示。

    据了解,福安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福安市民族工作行动计划纲要(2017—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安排帮扶每个民族乡配套资金100万元,给予民族工作行动计划纲要落实配套资金600万元,用于发展少数民族村集体经济,支持基础设施等建设。2014年至今,累计为少数民族地区道路改造提升289.76公里。

    路通了、环境好了,畲乡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

    “早就听说溪塔‘中国最美葡萄沟’美誉了,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虚传。”盛夏时节,位于穆云畲族乡溪塔村的葡萄沟吸引了不少游客,来自福州的游客陈先生在游完溪塔村后,连连称赞。

    作为福安蓝姓畲民发源地之一,溪塔村内畲俗风情浓郁。漫步其中,满眼皆是畲族元素。“在村庄规划和建设中,我们特别注重保护畲族特色文化,因地制宜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与改造,最大限度保护原有的畲族文化元素,至今已完成房屋外墙畲族特色元素包装,还建立了畲族文化展示馆。”溪塔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兰锦生介绍。

    别具风情的畲族文化是畲乡发展的一大特色,可以很好地为当地乡村旅游赋能。在穆云畲族乡,依托“白云山下、最美畲乡”生态资源优势和虎头水蜜桃、溪塔刺葡萄特色农产品品牌优势,当地打造了白云山水人家和福穆线两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可以全方位体验集“吃、住、行、游、娱、购”于一体的乡村两日游。

    记者了解到,福安还落实配套资金重点用于加快推进畲乡人居环境整治,让畲乡留住有特色的民族风情。据统计,当地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开展畲村古建筑和畲族传统村落修缮和保护工作,重点保护尚存的官道、城墙、古民居等建筑。目前全市共有10个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6个村被列入省民族乡村振兴示范点培育。

    激活当地资源

    特色产业促发展

    入夏以来,穆云畲族乡虎头村果农吴成生便开启了“狂飙模式”。“这个时节的管护关系到水蜜桃上市的品质,要格外花功夫。”吴成生告诉记者,他每天清晨4点多就一头扎进桃园进行枝条修剪、果蝇防治等工作。

    “桃子值钱,每天干活都特别有劲。”吴成生笑着说道,去年光是种植水蜜桃一项,他家就获得近30万元的收入。作为虎头村第一批种桃人,吴成生已有多年的种桃经验。他告诉记者,过去水蜜桃的管护没有科学技术,完全凭经验及农户间的交流,桃子产量、品质都不高,所以价格上不去。“当时家里种了4亩水蜜桃,每年入不敷出,也有了外出务工的念头。”吴成生回忆说。

    虎头村位于白云山脚下,以山地为主,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年平均达256天,这种气候和地质特点,十分适合水蜜桃发展。

    “我们‘手握’土质、水源、气候等种植水蜜桃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家庭化小规模种植,加之缺乏科学引导,村里水蜜桃始终无法形成规模效益。”虎头村党支部书记吴树灿回忆说。

    路子明确了,该如何干?“我们找乡党委表达诉求,希望市、乡两级能给予我们指导。”吴树灿说,随后市里下派科技特派员广泛开展标准化管理技术培训。乡里还邀请专家编制《穆阳水蜜桃栽培技术规范》,科学引导农户剪枝、疏花、疏果,不久后标准化水蜜桃栽培技术示范基地也在村里建了起来,推广土壤改良、绿色防控等标准化措施。

    经过多年发展,水蜜桃已成为穆云畲族乡的富民产业,去年全乡水蜜桃种植面积1.2万多亩,年产值达2.8亿元,桃农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穆云畲族乡是个典型的农业畲乡。“穆云畲族乡工业基础薄弱,企业少,想要拓宽致富路,必须围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这条主线,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促进畲乡经济发展。”穆云畲族乡党委书记倪惠萍说。

    当地梳理全乡产业振兴的资源优势和具体路径,构建“2+N+旅游”特色产业体系,在持续壮大水蜜桃、刺葡萄等主导产业优势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红美人、脐橙等特色农业产业。当前,全乡水果种植规模超过2万亩,全产业链价值超30亿元,形成主导产业做强做精、特色产业多点开花的局面。

    在福安市坂中畲族乡江家渡村畲药种植基地,记者见到阔叶林下种着的数千袋三叶青,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畲药三叶青,果实、茎、叶全是宝,具有活血祛风、抗炎、镇痛、抗病毒、抗肿瘤等功效,市场供不应求。”村民雷清深迎上前来,热情地介绍道。他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畲药受到市场热捧,在村里的老畲医指导下,江家渡村的村民们对传统珍稀畲药进行了育苗、研究、开发,畲药种植逐渐成规模化、产业化,成为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2008年,福安市成立了全省首个畲医药研究发展中心。2015年4月,福安市颁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畲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畲药产业加大扶持力度。

    “当前,福安大多数畲药生态园和种植基地都以‘农户+公司+合作社’的方式运营,合作社负责畲药种植和收购,公司深耕运营和销售,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不但可以获得租金,还能在园内务工得到收入。”福安市畲医药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钟隐芳说,目前,福安市畲药种植面积近4000亩,并先后建立8个畲药生态园基地,共有5500多户农民在林下套种畲药材,年创产值超4亿元。

    康厝畲族乡扩大杜家洋村寿桃与竹沃村黑木耳种植规模,推进凤洋村畲药园建设,坂中畲族乡做强八角丝瓜种植、白鹅养殖等产业,彭家洋村着力发展新型水蜜桃、畲药等种植项目,坑下村扩大特色优质蔬菜种植规模……

    “产业是民族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治本之策和源头活水。民族村的振兴要坚持产业振兴为要,致力产业造血富民强村。”福安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局长兰发清表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福安在为民族乡持续“输血”的同时,还注重激发民族乡自身的“造血”功能,大力实施民族乡特色经济发展扶持增收工程,建立以茶叶、水蜜桃、畲药等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的17个产业示范基地和8个畲药生态园。此外,引导大中型企业与23个民族村结对帮扶,延长共建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链条;将25个民族村列入《福安市促进产业薄弱村加快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福安市领导、市直单位直接挂钩帮扶产业薄弱村发展,大力培育民族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新增收点,村民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记者手记

    补短板强长项 畲乡畲寨焕新颜

    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长期以来,乡村存在着人才回流比重低、外部人才引进难的双重矛盾。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偏低,人均增收困难,导致许多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留下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及一些劳动能力偏低的劳动力,甚至部分村落已出现空心村现象,人才匮乏是制约发展的因素之一。

    大量实践证明,农村党员是带动经济发展最高效人才,是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福安市充分发挥农村党员作用,积极打造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党员人才队伍,让农村党员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领着群众富,把广大畲族群众建设畲乡畲寨昂扬斗志持续激发出来,从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引导更多小农户发展农业新型业态,以此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把当地能做好的产业做大做强,将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才能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发展。

    论起特色资源,福安俯拾皆是,有传承千年的畲医药,有飘香万里的坦洋工夫茶,有名扬海内外的穆阳水蜜桃,有被国务院誉为“绿色油库”的油茶,凡此种种,都是做大做强特色经济的底蕴。为此,福安市政府在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补短板强长项,引导畲乡群众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大力培育畲乡农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影响力、竞争力及品牌价值,让其成为拉动乡村振兴的引擎,为畲乡畲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很赞哦!(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