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良泽快讯网 > 休闲

“空心村”如何蜕变为“网红村”? 看奉化栖霞坑村的振兴路

良泽快讯网2024-03-29 03:42:21【休闲】8人已围观

简介    原标题:“空心村”如何蜕变为“网红村”? 看奉化栖霞坑村的振兴路              每年有大批游客打卡奉化步道。     山色四时碧, 第一滴热血

    原标题:“空心村”如何蜕变为“网红村”? 看奉化栖霞坑村的空心村振兴路

    

    

    每年有大批游客打卡奉化步道。

    山色四时碧,何蜕溪光十里清。网红第一滴热血四周青山环绕,奉化一条蜿蜒在古道边的栖霞溪流,贯穿整个村落,坑村土屋阡陌,兴路蛙鸣犬吠……颇有《桃花源记》中隐世田园的空心村味道。这里是何蜕《四明山志》中记载的“桃花坑”——奉化区溪口镇栖霞坑村。

    随着古道徒步兴起,网红这片隐居之地重新闹猛起来,奉化成为浙东唐诗之路上的栖霞网红打卡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坑村今年以来,兴路栖霞坑村日接待游客量最多一天达到3500人次,空心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余万元,旅游类带动收入100余万元。

    古道掀起“登山热潮”

    秋天,栖霞坑村更多了一份诗意,古道沿线的植被叶子都已经转色,吸引了不少外来游客到这里小憩,感受诗词中的“小桥流水人家”。

    11月18日一早,第一滴热血栖霞坑村响起了喇叭声,村口来了一辆辆载满驴友的小轿车和大巴车。“除了宁波,上海、江苏以及绍兴、台州、温州等地牌照的车子也不少。特别是到了周末,每天有三四百辆私家车进村,还不包括大巴车。”村里的志愿者一早就在村口引导汽车有序停放。

    沿着路桩指示牌,记者走进了这条“原生态”的健身步道。红色的枫叶、黄色的银杏叶、棕色的梧桐树叶、赭红色的金钱松叶铺满古道。秋风一吹,满地松软的叶子就像一层厚厚的地毯,脚踩在上面沙沙作响。

    溪流潺潺,鸟鸣啾啾。栖霞坑古道全长约16公里,起点就位于栖霞坑村。这条被誉为宁波唐诗之路的古道犹如一条项链串联起栖霞坑村、唐田村、壶潭村等大大小小村落、文化遗迹和户外运动场所。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位于乌岩岭的“黄金古道”。长达1公里的步道上,落满了金黄的松针叶,犹如黄金满地。随处可见驻足打卡拍照的驴友。

    “栖霞坑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和原汁原味的田园气息,还因为它是‘唐诗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每年秋天都要来这里走一遍古道,看一次‘黄金古道’。”来自上海的驴友钱先生带着一家人提前一天在当地民宿入住,次日一早徒步上山欣赏美景。

    村里的农家乐生意火爆

    到村里徒步的驴友开始增多,人气也越来越旺。栖霞坑村党支部书记王国龙说:“‘古道经济’给我们村庄带来了新气象和新方向,我们也鼓励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增收。”

    迎着缕缕吹起的秋风,沿线村庄里的村民纷纷动了起来,从村口到村尾,一路上的水果摊、小吃摊供不应求。

    沿路的农家乐更是生意火爆。汪雅秀是栖霞坑村最早一批经营小吃店的村民。家门口就是步道必经之路。平日里帮家里打理花木地。每逢周末,她便会和家里人一起为过路的驴友准备当天的食材。

    “8年前,很多驴友爬完山,没地方吃饭。后来,村民们慢慢摆出了小吃摊,有烤菜年糕、豆腐串等小吃,为驴友们提供了便利。”汪雅秀笑着说。随着游客量增大,汪雅秀开起了农家乐,将自家院子进行了装饰,成了很多驴友的休息落脚点。

    蔬菜是自家种的,笋干是自己晒的,南瓜馒头也是纯天然发酵的,鸡、鸭都是农户养的,原材料绿色健康,游客吃着也放心。谈起了自家的特色菜肴,汪雅秀滔滔不绝。

    见到记者时,栖霞坑村村民赵亚萍正在厨房里忙活着给上海旅游团的游客准备特色美食。“游客多了,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赵亚萍掩盖不住笑意。赵亚萍在溪口镇上经营了一家理发店。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她便会和家里人回到栖霞坑村经营农家乐。

    民宿成为古村经济发展新引擎

    2014年,栖霞坑村引进了首家民宿,由村里闲置的学校修缮改造而成,保留了很多学校的元素,取名为“栖霞山居”。从此村里多了一个热门打卡点。每逢节假日,十多个房间供不应求。这两年,村里又陆续引入妙夏民宿、晚枫民宿、植蕨民宿。昔日无人问津的农家小院,通过改造成为宾客络绎不绝的网红打卡地,栖霞坑村成功变身“民宿村”。

    “周五晚上到的,本来打算就玩一天,一看这边风景不错,而且吃住体验非常棒,大家就做了临时调整,准备住到了周日再回去。”来自苏州的游客王先生一家和朋友包下了整幢民宿,开心地说,这里的环境原汁原味,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他们非常喜欢这样的生活环境!一家人还徒步去体验了一次栖霞坑古道,沿途风景实在太美了。

    采访时,不时有路过的驴友走进民宿打卡,询问客房。“主要的客人来自宁波市区以及、上海、江苏等地,其中上海客人占了一半。”管家小蔡告诉记者,“来民宿居住的群体有徒步爱好者,还有不少亲子家庭,也有朋友组团来游玩居住。大家都是来体验古村和古道的气息。”

    民宿的兴起,为农村聚集了人气,也盘活了村里闲置房屋资源。村里的闲置发电房被改造成了一家喜蕃农乡野田园共富餐厅,侧面连着酒吧和咖啡馆,独特的设计使其成为村里最亮眼的建筑。

    有了这些民宿、餐厅,也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更加激发了村民们的致富热情。今年60岁的王爱芬是栖霞坑村的村民,如今兼职做了民宿的员工。除了农忙时节,平时就在民宿里帮助管家为徒步爱好者和住客提供服务。

    “新村民”带来新气象

    随着村里民宿、餐厅、咖啡馆等设施投入运营,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来村里就业和生活,让原本的“空心村”有了活力。

    “请稍等,我给大家做个拉花吧。”咖啡师雨久忙着给游客制作咖啡,滋味香醇的咖啡、花样百出的拉花图案,给这个古朴的小山村增添了一丝洋气,游客手拿咖啡,以古村为背景拍照打卡。雨久曾是厦门鼓浪屿的一名咖啡师,去年加入栖霞坑村“新村民”的队列中。

    年轻人有创意有活力,总是能为村里增添些新奇的卖点来吸引游客。“我们尝试每周会在村里咖啡馆推出一个艺术展览,比如画展、金属工艺品展、陶艺作品展,展览所获收益将作为公益慈善基金,全部赠予栖霞坑村。”驻村艺术家阿水不仅是一名艺术家,也是咖啡师,还是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今年初她也成了栖霞坑村的“新村民”。

    “我们也在尝试开发不同年龄段的古道徒步旅游、打造农耕体验的手工活动课、亲水活动等产品。”阿水笑着介绍。栖霞坑古道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驴友前来打卡。在这里工作能交到各种各样的朋友。

    “栖霞坑村因为地处偏僻,耕地少,村民多以种植花木为生,经济不富裕。村中的青壮年大多到奉化城区、宁波市区务工经商,平时村中常住的已经不足200人。”王国龙告诉记者,“栖霞坑村近年来常住人口不减反增了约30人。除了回村里办农家乐的村民,还有不少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有的应聘民宿管家,有的做餐厅大厨,还有兼职水电工的画家以及做咖啡师的艺术家,其中不乏来自山东、福建、广西、广东等地的外乡人。”

    记者鲁威 通讯员江怿 文/摄返回,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很赞哦!(332)